福建晋江持续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助企发展,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全球每生产3把伞就有1把来自晋江,每生产5双鞋就有1双属于“晋江造”……福建晋江,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从以前的拼价格、拼资源,到现在拼创新、拼知识产权,这样的理念已经逐步在晋江企业中达成共识,而专利转化运用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转存量 优增量
摸清存量专利,做优增量专利是加快专利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驱动。2024年,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衔接福州大学、东华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全面梳理盘点现有授权存量专利,制作发放专利目录。截至目前,共梳理推介专利近8000件。
“2024年以来,我们联合企业、高校签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企担保资金项目三方合作协议》《大学生知识产权创新创业项目三方合作协议》等,不断深化政校企三方合作共建,促成高校、科研院所等与企业签订专利技术转化合作协议4起,加速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纺织、鞋服等传统产业一直是晋江的基本盘和优势所在。如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晋江将破题点聚焦于持续提升专利供给水平上。
2024年,晋江市举办了首届专利技术转化推介会,在为期3个月的推介活动中,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应用等4大类别专利技术展区吸引了许多前来寻觅新技术、新机会的企业。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也借此平台,开展专利成果推介宣讲等,向企业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
泉州市博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通过推介会搭建起的专利与市场需求的桥梁,他们与福州大学相关科研团队达成了专利许可,相关技术通过专利成果转化,为企业节约了60万元的运营成本,同时还为企业增加了20个就业岗位。
疏堵点 建机制
技术转移不畅、市场需求不匹配等是制约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因素。晋江聚焦“主体动力”,多举措疏通转化难点、堵点,积极破解专利“不愿转”问题,助推“纸上”专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陈林旺是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人居环境学院的一名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他研发的“一种导盲眼镜用摄像头及其方法”技术已成功获得专利授权。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像陈林旺这样,以学生为第一发明人提交的专利申请已有9件,其中8件为发明专利申请,学校也着手推动这些专利进行转化运用。
“以学生为第一发明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科技创新潜力,也有利于唤醒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有效促进知识产权产出,更为成果转化与应用开拓了道路。”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3月以来,该局支持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晋江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专利代理公司福建汇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大学生知识产权创新创业项目”,涉及智能监测、穿戴设备、自动控制、软件测试和辅助技术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企业创新与专利”选修课、专利讲座、专利项目打磨等多项活动。
为鼓励企业挖掘自身研发潜力,下好专利转化运用“先手棋”,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从专利导航项目申报等多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业支持,运用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高价值专利和专利导航、优势示范企业培育等抓手,推动企业进一步强化专利布局和运用。截至目前,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开展专利导航项目14个,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8个,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78件。
为晋江市拖鞋行业协会会员企业有效专利开展价值评估、推进知识产权(专利)金融创新……近年来,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多个激励措施,推动一大批晋江企业的创新实力不断增强,为专利转化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家企业获得福建省专利奖;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入围“2023年中国企业专利实力500强榜单”。
聚要素 促运营
在海峡(晋江)科技创新中心,专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在这里落地生根。该中心向舒雨伞业转让6件专利,金额达600万余元;向盈利雨具转让7件涉及产品技术的专利,金额600万余元;促成梅花伞业向聚赢伞业、丰源伞业转让专利,金额分别达370万元、420万元……“2024年,中心开展专利转化数量达30多件。”该中心负责人丁敬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专利转化运用,一批伞具中小企业不仅获得了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更加契合全球市场对高品质、创新型产品的需求,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海峡(晋江)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内首个伞业全方位科技创新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该中心积极为中小企业“搭台”,是晋江积极整合优化渠道资源优势,持续完善专利转化服务,多维推进专利转化宣传推广,积极解决企业“不会转”困境的一个生动体现。
目前,晋江已经上线“知创晋江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2.0”,聚焦重点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提供全球专利检索、知识产权智能监测、专利价值评估等模块信息服务;聚焦晋江国际鞋纺城等重点市场打造商标品牌指导站5个,指导经营主体提升商标运用能力;打造了5个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伞具产业等专利数据库,开放包含300余件专利的共享专利池。在提升晋江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方面,去年晋江引进服务机构14家,助力专利转化运用成效凸显。截至2024年底,晋江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实现经营额2926.5万元、专利交易额1677.3万元,服务创新主体1650家,促成技术合同交易232件,其中产学研的技术合同78万元。
“未来,晋江将继续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加大专利转化运用力度,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晋江制造将凭借强大的创新实力,持续引领行业潮流,书写更多辉煌篇章。”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张彬彬 通讯员 吴焕新)
来源: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