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新闻资讯
首页> 行业资讯 > “点绿成金”,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知识产权报)
“点绿成金”,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知识产权报)
2024-03-08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促进绿色技术专利转化运用,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全国两会上,“绿色生产力”成为一大热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也作出了明确部署。

代表委员表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可持续的新动能。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核电企业处于我国科技创新的前沿,也是能源生产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阵地。“科技创新是发展绿色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董事长杨长利介绍,中广核坚持自主可控,正持续推进“华龙一号”技术创新,着力提升“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能力。

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已应用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数字核电”建设加速推进。接下来,中广核将加快推进先进核能、光热、核医疗等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工作,推动先进技术与商业模式、管理机制有机融合,加快实现“清洁能源+”战略在更多典型场景落地。

在坚持创新驱动的同时,绿色发展理念应贯穿融通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只有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产品供给绿色化、产业结构高端化,持续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生产力。”杨长利表示。

绿色低碳转型已成全球大势,但也面临严峻挑战。在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看来,气候变化需要多元参与、协同治理。新形势下,加快形成碳减排立法体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他建议,加快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统一、协调的碳中和碳减排法律体系,以法治手段推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

“低碳技术的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张天任表示,应特别关注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注重培育低碳技术领域的科研人才,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税收激励等方式,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气候变化领域得以应用。

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

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共生共荣、相辅相成。“加快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体系,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专利产业化落地,对于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加快占领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高地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台盟辽宁省委会主委蔡睿认为,我国应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领域领军企业;鼓励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创新联合体,联合全产业链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形成相关国际标准;同时不断推动技术、专利、标准的政策协同和机制协调,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创新成果在国内外“遍地生花”。

“我国应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标准的有序普惠共享。”蔡睿认为,国内企业“走出去”首先要筑深专利“护城河”,做好绿色低碳专利海外布局,培育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同时积极对接不同国家产业需求,因地制宜开展专利合作,推动专利成果产业化落地,并不断将绿色专利融入技术标准,借助标准引领,构建产业竞争发展优势,为全球发展持续输送中国绿色动力。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经济向“绿”而行的亮丽风景线,也是国际市场上的中国“绿色名片”。“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窗口期,但仍存在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核心资源依赖海外,标准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标准、知识产权等国际化进程面临诸多现实难题和挑战等问题。”民建中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进一步建议强化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安全和核心资源保障,实施新能源汽车出海“护航”行动。

民建中央具体提出,应提高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战略地位,加大国内自研替代力度,对关键产品、共性技术精准扶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积极推动低钴/无钴电池、固液混合电池等新型电池产业化,支持电机电控、车载操作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发展并参与国际竞争。应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与欧盟等标准合作、互认,支持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进一步建立完善专门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措施和服务机制。

有着“能耗大户”之称的传统工程机械行业,如今也开启了一场“绿色革命”。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裁单增海今年带来的3项建议中,第一项就是支持工程机械和商用车新能源化。

“我希望加大对新能源工程机械和商用车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政策支持,加强相关标准和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家工程机械和商用车的新能源化,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单增海表示,他将带领团队,充分利用公司在工程机械制造领域的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三电”关键核心零部件攻关和规模应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为提高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交上一份新的答卷。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贡献者。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同向发力,必将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注入新动力。(记者 王宇 李杨芳)

                                                                                                                                              来源: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