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湖北省知识产权成绩亮眼——
截至今年6月,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2.7件,较“十三五”末增长167.4%;202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898件,居中部地区第一、全国第七;武汉市在全球科技集群中的排名从2020年的第29位升至第13位,科研城市排名从全球第13位升至第9位……在日前举行的湖北省“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一连串的亮眼数据,勾勒出知识产权赋能荆楚大地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清晰轨迹。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既是创新成果的保护网,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轶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湖北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完善法规政策体系、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优化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举措,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生态体系,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锚定产业前沿,磨砺创新内核
8个科技领域“国之重器”扎根落户,撑起荆楚创新的“硬核脊梁”;4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破土生长,数量居全国第四;10家湖北省实验室已在化合物半导体、生物育种等细分领域实现领跑;三维闪存芯片技术、北斗通导遥一体化技术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近年来,湖北省科技创新的“成绩单”不断刷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能。
这背后都离不开高价值专利的保驾护航。“十四五”期间,湖北省紧扣“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即5个支柱产业、10个优势产业和20个特色产业集群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需求,将知识产权创造聚焦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磨砺创新内核。
在培育体系上,湖北省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建设了46家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覆盖光电子信息等五大优势产业和新兴领域,定向培育创新度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在布局策略上,湖北省建设12个省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累计发布北斗产业、高端医疗装备、量子计算等22项专利导航成果,为技术攻关、产业规划、风险防控等提供决策参考和创新图谱。同时,湖北省统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端服务机构的力量,服务省内重点创新主体科研攻关,提升专利布局质效,做实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
截至今年6月,湖北省发明专利有效量17.7万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7.4万件,提前完成“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重点指标。在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湖北省斩获2项金奖、1项银奖和24项优秀奖,获奖数量居中部地区首位,彰显出创新创造的“湖北实力”。
完善法治体系,筑牢创新防线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湖北省将法治建设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抓手。今年1月1日,《湖北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湖北省首部知识产权领域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明确了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导向,从制度层面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给创新主体吃下“定心丸”。
围绕《条例》的贯彻实施,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市州积极开展宣贯培训,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节点,开展法律法规普法宣传,筑牢科技创新保护的高地。
得益于不断深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湖北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连续4年在全国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创新环境的吸引力也在持续增强——截至目前,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04万家增至近3万家,增长近两倍;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十三五”末的7439家增至4.65万家,增长超5倍。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湖北省吸引创新要素的“强磁场”。
破解转化难题,激活创新动力
“十四五”期间,湖北省以市场化思维推动专利“变现”,让创新成果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活水”。
在资源盘活上,湖北省组织高校院所梳理存量专利,超4.5万件可转化专利进入国家专利转化资源库。同时,湖北省加快建设湖北高价值专利转化中心,获批国家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促进专利转化运用试点,按市场化机制建成省级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11家,开展“知慧通”专利转化供需对接活动40余场次,以专利产业化激活科技创新引擎的源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北省专利转让许可超1.6万次,同比增长21%。改变我国人血清白蛋白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的“稻米造血”、为我国大豆蛋白替代提供源头支撑的高产高蛋白玉米等民生科技成果,通过转化运用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
金融赋能是湖北省推动专利转化的“关键一招”。湖北省出台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建设试点,发布4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企业白名单,涉及企业2333家。今年上半年,湖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10.9亿元,同比增长58.5%,彰显出“知产”变“资产”的活力。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湖北省将继续沿着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之路坚定前行,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书写更具创新活力的荆楚篇章。(记者 黄佾)
来源:知识产权报